新聞中心
作者: 來源: 搜豬網 點擊數:753
據介紹,低碳經濟在畜牧業中就是要低投入、低排放、低能耗、高效益。這與我國提倡的發展生態、環保、綠色、健康、高效的現代畜牧業方向相吻合。但有關數據顯示,畜牧業的減排工作任重道遠。依據我國畜牧業發展現狀,規模化飼養、生態養殖等將成為低碳畜牧業可行之路。
現狀
畜牧業是排碳大戶
據介紹,畜禽糞尿帶來的碳排放應當列在產業溫室氣體排放之首。其次,畜禽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也是碳排放的重要內容;腸道氣體的排放,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再其次,沖洗地面、墻壁、欄桿、尿溝、運動場的污水,打掃墊草、地面的污物,這部分的碳排放也不可忽視。
除以上的直接碳排放外,畜牧業中還有許多間接的碳排放行為,在養殖過程中,如果過度耗費資源、污染環境,也會帶來環境的破壞和氣候變化。
2006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占世界溫室氣體排放的18%。畜牧業溫室氣體的排放直接表現為來自于畜禽呼吸、排氣、糞便發酵、土地使用等方面;間接來說,凡是對環境破壞的畜牧業活動,都會帶來氣候的惡化,都是非低碳行為。報告中專門提出養牛增加溫室氣體的問題,顯然所有的動物都會排放甲烷,這是動物體內細菌消化食物的必然產物,牛羊是反芻動物,有4個胃,排放有100多種氣體,其中甲烷占排放量的75%。
世界銀行能源研究所還統計了畜牧業中未被計入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動物呼吸、土地使用、甲烷等分別占了世界總排放量的13.7%、4.2%、7.9%,總排放占了溫室氣體排放量的35.5%。若加上森林砍伐、養魚等內容,則占到了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51%。
可以說,餐桌上的肉類是碳密集型產品。有資料顯示,每生產1千克肉,就會排放出36.4千克的二氧化碳。
措施
規模化經營 標準化生產
為實現畜牧業生產減排的目的,經營過程中不斷提高規模化水平,而在生產過程中,要強調標準化生產。
在養殖場的基礎設施上,選擇好合適的地段建場,圈舍采用保溫性能好的墻體材料,設計冬暖夏涼的綠色圈舍,發展太陽能豬舍建筑;使用節能高效的風機、濕簾、籠具(禽用)等設施;采用機械化飼養工具;選用高性能車輛,提高車輛保(降)溫能力。
在生產實踐過程中,推行標準化中等規模與小規模相結合的養殖模式 “中等規模、多點分散”已被證明是防止豬患傳染病,減少仔豬死亡的重要方法。中等規模既可節約建筑材料,又可降低糞尿污水集中污染,還對防止主要傳染病有利。同時,生產中還應保持合理的飼養密度,不可濫用違禁藥物。
通過改良飼料配方,使用高能量飼料,提高飼料轉化率;推廣青粗飼料替代部分精料;改進飲水設備,減少水的泄漏;糞便可干燥加工,可集中發酵,減少糞便中的碳未經利用就直接排放;或加工成有機肥,進一步制成沼氣利用;建立污水處理流程,力求污水還田;盡量減少使用抗生素,減少殘留和代謝,以植物提取物替代抗生素。
未來
生態養殖——
低碳畜牧業的可行之路
發展循環經濟,進行生態養殖,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鏈規則,保證原料、產品、廢物的循環利用,以解決畜牧業生產環節中的廢棄物污染、水污染和低排放,是發展低碳畜牧業的一條可行之路。
從以往的經驗看,發展生態畜牧業常用的養殖方式有兩種。一是立體養殖模式,二是發酵床養殖技術。
立體養殖模式就是將畜牧業、漁業、種植業有機結合起來,使廢棄物循環使用,達到低能耗、高效益的目的。比較成熟的立體模式有魚—畜—草(菜),魚—畜—禽、草(菜)—魚—桑蠶,畜(禽)—沼氣—發電等綜合經營類型。
我省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可行的立體養殖模式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從實踐看,目前魚—雞、魚—豬及稻田養魚、稻田養蟹等立體養殖模式比較適合并且效益較好。
發酵床養殖技術是一種利用微生物活菌制劑以達到改善養殖環境的方式,用這種方式可以實現養殖低污染、低排放,還能節省水、電、煤。
目前這項技術在生豬養殖上應用的最多,生產中多稱為“自然養豬”或“發酵床養豬”。其原理是豬舍內設置80厘米~100厘米深的地下墊料池,墊料池里填滿鋸末、稻殼、秸稈等,變成一張軟綿綿的“床鋪”,豬的吃喝拉撒都在上面,當豬的糞尿排放到墊料后,在豬的踩踏、嬉鬧中,自然翻入墊料中,墊料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種對其發酵分解,消除臭味。而且,這張“床鋪”非常耐用,3年不需要更換。該項技術已在我省逐步推廣。
此外,發酵養殖技術已延伸到了鴨、雞、羊養殖領域,效果也較好。
2011-02-10
(Top) 返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