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作者:實習生/李鴻翔 來源: 人名日報 點擊數:706
雨水來得有些急,5月的云南終于迎來了雨季。
蟄伏在烏蒙山腹地層巒疊翠中,雨后的會澤縣五星鄉大坪子村格外綺麗,一排排整潔的民房、一條條新修的村路、一塊塊整理后的良田……在大坪子村的田埂上,縣委書記陳國寶指著農民新蓋的豬舍說:“過去,這里山高水寒、土瘦民貧;現在,這里生豬產業逐步成了減貧支柱產業,農民得了實惠,扶貧資金的減貧效益在大坪子村放大了。”
“小母豬幫我脫了貧”
送母分仔,滾動扶貧,是五星鄉大坪子村扶貧的新模式,這個模式由會澤縣委、縣政府謀劃和推動,農民嘗到了甜頭。
村民李國存就是一個受益的貧困戶。來到李大姐家的時候,她正忙著喂豬,額頭上沁著細汗。由于家庭困難,李國存家無力買豬仔,政府通過養豬大戶給她送來了小母豬。
“這房子是新蓋的吧?院子還真不小,院子里還種著菜呢!”
李國存說:“去年翻新的,主要是養豬和丈夫打工掙的錢蓋的。是政府送來的小母豬,幫我脫貧了。這院子大,種點菜,不浪費地,還用得上豬肥呀。”
2009年,她家免費獲得了一個仔豬,每個豬圈政府還補貼500元。結對幫扶的養豬大戶經常上門為她提供技術指導等幫助。經過滾動發展,去年她家共賣了20來個仔豬、2頭肥豬,收入1萬多元。今年,李國存還清了翻蓋舊房所欠的兩萬多元債務。
“現在我越養越有勁頭,越養越有信心。”目前,李國存家存欄著4頭肥豬,今年她在院子另一側又新修了2個豬圈,趁著豬價回落,準備再補欄三四頭。
一旁,五星鄉黨委書記楊貴森很感慨:“送母分仔”扶貧模式,一舉多得。養殖大戶和貧困戶的起步資金難題都得到了有效緩解。送一分二,滾動扶貧,放大了扶貧資金減貧效應。至2011年底,五星鄉共投入246萬元扶貧資金,購買良種母豬1452頭,49戶養殖大戶帶動2904戶貧困戶一起養豬,形成了一個先富帶動后富的良好局面。
大坪子村的養豬產業是五星鄉富民強鄉產業的一個縮影。2011年,全鄉以生豬產業為主體的畜牧業收入突破1億元,比整鄉推進前的2007年增加145%,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62.7%;在畜牧業的強力帶動下,2011年,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880元,較2007年增加116%。目前,全鄉現已建立起10個標準化養殖小區,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水平得以提升。建成了五星興星生豬收購點,有效緩解了賣豬難。獸醫站提供技術服務,大戶示范帶動,養殖戶的科學養殖水平得以提升,五星鄉良種生豬繁育場養豬戶劉青安告訴記者:“現在不少農民都學會了根據豬周期和6∶1的豬糧價格比來調整存欄、出欄、補欄數量了。”
“有了造血扶貧的長效機制”
作為名副其實的養豬大戶,大坪子村村民楊培興,在會澤縣養豬有些名氣。
你是怎么成為大戶的?給貧困農民分豬仔,你情愿嗎?”
老楊說起話來,慢條斯理的:“以前我們窮怕了,現在靠養豬,去年的凈收入就有15萬多元。這要放在過去呀,想都不敢想。沒有政府‘周轉畜’的啟動,我養豬不可能有今天的規模,也不可能有今天的好日子。現在我買了拖拉機,蓋了房子,在縣城還買了房子。給貧困農民免費分豬仔,那是心甘情愿的。”
云南省扶貧辦副主任歐志明一旁插話:“送母分仔”是目前比較好的扶貧長效機制。從過去“周轉畜”轉型升級到現在“送母分仔”,是扶貧造血的機制探索。“周轉畜”是在貧困戶之間轉來轉去,“送母分仔”是引入大戶,讓大戶和貧困戶一起轉。由大戶給貧困戶提供豬仔,通過養豬產業發展,實現山區群眾整體脫貧。
原來,自2004年起,會澤縣開始試點 “周轉畜”扶貧工程:由扶貧資金購買良種基礎母畜無償交給貧困戶飼養,待母畜繁育后代后,扶貧部門從貧困戶中按比例回收,再投放給其他貧困戶飼養,如此循環,滾動扶貧。
縣委書記陳國寶說,“周轉畜”的扶貧造血作用顯而易見,但還不夠,“周轉畜”畢竟只是貧困戶小打小鬧,整個產業容易停留在低水平發展。必須把整個產業發展水平提上去,脫貧效益才更好。
楊培興現在是大坪子村生豬養殖園區的負責人,他領著記者參觀了這個占地42畝的生豬養殖園區。園區由政府支持,10戶養殖大戶共同出資組建,楊培興是其中的一個。園區建立之初,財政出錢,鄉仔豬產銷協會向楊培興免費提供了50頭托佩克良種母豬。按照“送母分仔”協議,母豬產仔后,鄉里的養豬協會向楊培興收回100頭仔豬,免費送給100戶經公示有飼養能力的貧困戶飼養。
“過去,養豬是為了過年,為了鹽巴錢;現在,養豬為了脫貧,為了致富。這不,前年,村子里的人均收入是1300多元,現在是4000多元!”老楊對扶貧造血的長效機制嘖嘖贊嘆……
2012-06-05
(Top) 返回頁面頂端